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便民服務 > 常見問答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FAQ常見問答集

Q1: 如須申請原住民補助就醫交通費,該如何申請?
A:
1. 條件必須為本轄區之戶籍地內原住民身份者,且家族無軍、公、教、警(含眷屬)等人員身份。
2. 申請時務必攜帶他院之收據或診斷書及戶籍籐本、印章。

Q2: 如何申請行政相驗?
A:
1. 除正常上班外,夜間、例假日亦照常受理。
2. 申請時務必攜帶死者身份證(相關證件)。

Q3: 辦理一般體檢之時間?須帶何證件?費用為何?
A: 做一般體檢必須攜帶身份證及兩張相片,時間為每周一至五( 08:00-17:00 ),費用 150 元整(有特殊要求之檢查需逐項計費)。

Q4: 是否有辦理電話預約掛號?
A : 目前無辦理電話預約掛號,僅現場掛號,如有特殊情況請致電本所告知。

Q5: 預防注射接種時間?
A:
1. 預防注射接種時間為每周二、三 08:00~17:00 。
2. 卡介苗為每月預約制採集中施打。

Q6: 健兒門診時間?
A: 為每週一 ~ 五 08:00~17:00 。

Q7: 子宮頸抹片時間?
A: 為每週一 ~ 五 08:00~17:00

Q8: 那些人可以做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A: 加入全民健保保險,滿 40 歲以上之民眾每三年做一次檢查,滿 65 歲以上每年做一次檢查。

Q9: 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包括哪些?
A :
1. 健康檢查包含疾病史及健康行為問診,身體檢查(身高、體重、血壓、脈搏、視力、耳鼻喉口腔、頸部、胸部、心臟、乳房、腹部、直腸肛診等),
2.實驗室 檢查(尿液檢查、血液檢查、生化檢查),健康 諮詢,檢查結果與建議。
3.本所每年3-4月或7-8月會辦理一至二場健康整合式篩檢活動,請民眾多加利用。

Q10: 那些人須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應該多久做一次?
A:
1. 有性行為之女性都要定期檢查。( 20 歲到 29 歲請攜帶健保 IC 卡)
2. 每年一次。

Q11:請問五合一疫苗何時開始納入政府免費提供的幼兒常規疫苗項目?
A: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將自 99年3月1日起納入幼兒常規疫苗接種項目。

Q12:為何要改接種五合一疫苗?
A:本項疫苗可以同時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以及b型嗜血桿菌等五種幼兒傳染病,除將舊型三合一疫苗中的全細胞性百日咳成分,改為非細胞性百日咳,可大幅減少接種後發生接種部位紅腫、疼痛或發燒等不良反應的機率;另外也改用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取代原口服小兒麻痺疫苗,以因應小兒麻痺根除之全球策略,並可避免機率極低的疫苗相關肢體麻痺型小兒麻痺症(VAPP)的發生,同時增加了幼兒對b型嗜血桿菌的免疫力。

Q13:五合一疫苗的接種時程為何?
A:幼兒應接種共4劑,於出生滿2個月、4個月、6個月各接種一劑,並於滿18個月再追加一劑。

Q14:五合一疫苗實施對象為何?
A:99年3月1日實施起,符合本項疫苗各劑次接種年齡(出生滿2、4、6及18個月),並具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之學齡前幼童(如為外籍人士,父母任一方需具健保身分或持有居留證)。

Q15:我應該帶寶寶到哪裡接種五合一疫苗?需要攜帶什麼證件?需要付費嗎?
A:1.您可至全國各地衛生所(台北市為各區健康服務中心)或各縣市預防接種合約醫院診所接種。各縣市五合一疫苗的合約院所,可向各地衛生局(所)洽詢。
2.接種時請攜帶您與寶寶的身分證明文件,以及寶寶的兒童健康手冊(內含預防接種紀錄卡)。
3.本項疫苗是由政府免費提供,但衛生所及合約醫療院所可酌收掛號、診察等費用。

Q16:幼兒原接種新型三合一(DTaP)、其他廠牌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可否改接種政府提供的五合一疫苗?
A:可以。但為盡量維持接種同廠牌疫苗之原則,對於新生幼兒如欲接種六合一疫苗,建議從第一劑起即均接種六合一疫苗,減少廠牌交替。

Q17:接種五合一疫苗後需要再補口服小兒麻痺疫苗嗎?
A:3月全面實施五合一疫苗接種後,幼兒已按規定接種時程完成四劑的五合一疫苗(其內含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或口服小兒麻痺疫苗(OPV),不需再補口服OPV,惟國小新生(小一)時仍應依規定口服該劑OPV。

Q18:什麼情況下不適合接種本項五合一疫苗?
A:根據藥政單位核可的仿單不宜接種者包括下列五項,民眾若有問題或疑慮,可諮詢醫師。
1.對本疫苗中的成份,特別是neomycin、polymyxin、streptomycin或其他成份過敏者。
2.過去接種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或b型嗜血桿菌疫苗之後,曾發生過敏現象或嚴重不良反應者。
3.先前接種含百日咳之疫苗7天後曾發生不明原因之腦或神經系統病變者。
4.患有進行性、發展中、或不穩定的神經性疾病(包括癲癇發作)的孩童,應該暫緩接種。
5.接種當日正發燒或罹患急性疾病者,宜延後接種,但一般感冒則不在此限。

Q19:接種五合一疫苗注意事項
A:1.本項疫苗不建議用於超過7歲的孩童或成人,因為所含的白喉類毒素及百日咳抗原的量可能引起較大的局部反應、發燒與不適。
2.為預防並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注射後應於疫苗注射單位觀察至少30 分鐘,無任何不適症狀後才離開。

Q20:接種五合一疫苗可能發生的反應?應該怎麼處理?
A:1.接種後1-3天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紅腫、酸痛,偶爾有哭鬧不安、疲倦、食慾不振或嘔吐等症狀,通常2-3天後會恢復。
2.不停啼哭或發高燒之症狀則較為少見;而嚴重不良反應如嚴重過敏、昏睡或痙攣則極為罕見。
3.如接種部位紅腫、硬塊不退、接種後持續高燒或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及不適症狀,應儘速請醫師處理。

Q21:接種五合一疫苗,幼兒的預防接種紀錄卡應該要怎麼記錄?
A:由疾病管制局統一印製「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貼紙,分配縣市衛生局配發轄區衛生所及合約院所運用,黏貼覆蓋於兒童健康手冊之預防接種時程及記錄表原時程欄位。

Q22: 什麼是狂犬病?
A: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神經性疾病,通常在哺乳動物間傳播,人類因為接觸染病動物唾液而感染。

Q23: 狂犬病的傳播途徑?
A:狂犬病病毒隨著動物的唾液,透過動物抓、咬的傷口而感染。

Q24: 請問狂犬病會人傳人嗎?
A:人類患者的唾液也會有狂犬病病毒,理論上有可能透過人與人直接傳染,但是至今尚無病例報告。但曾發生因接受狂犬病感染患者捐贈器官導致受贈者感染狂犬病的案例。

Q25: 那些動物會傳播狂犬病病毒?
A:各種哺乳動物(如狗、貓、蝙蝠等)均可感染並傳播狂犬病。

Q26: 狂犬病病毒如何侵犯人體?
A:被抓咬傷後,病毒會存在傷口周圍。在三到八週內,由神經散播至腦部而發病。

Q27: 狂犬病的潛伏期有多長?死亡率有多高?
A:潛伏期約1-3個月,視傷口嚴重程度、傷口部位等因素而定。一旦發病,致死率接近100%。

Q28: 狂犬病有什麼症狀?
A:狂犬病初期症狀有發熱、頭痛或咬傷部位異樣感,數天後出現異常亢奮或恐懼現象,然後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痙攣,並引起恐水現象(因喝水或看到水引起之喉部痙攣),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情況,患者常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Q29: 我要出國前往狂犬病流行地區長期居留,應如何預防得到狂犬病?
A: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並小心防範被貓、狗、猴子、蝙蝠等哺乳動物抓咬傷,即使是家中飼養寵物也可能被野生動物抓咬傷,亦不可輕忽。另可考慮於出發前至少一個月,至國際旅遊門診自費接種暴露前預防3劑狂犬病疫苗。寵物每年應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種。

Q30: 我在國外遭受動物咬傷後,但未能完成所有疫苗接種流程,要如在回國後再成接種?
A:持國外遭動物咬傷就醫之診斷證明書、狂犬病疫苗接種紀錄及護照,至國際預防接種醫院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提供再預防接種之需。

Q31: 哪些情況可考慮施打狂犬病抓咬傷前之預防接種?
A:狂犬病疫苗跟一般疫苗不一樣,不見得要事先打,被抓咬傷後立即施打,仍有保護效力。狂犬病高危險群,應施打抓咬傷前之預防接種:如從事獸醫、狂犬病相關研究人員、野生動物研究人員及捕狗人員等工作者或需長期滯留在國外狂犬病流行地區者,特別是要去偏遠和缺乏醫療設施的鄉村地方。
由於抓咬傷前預防接種需注射3劑疫苗後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出國民眾必需在1個月前事先安排及規劃。每1劑所需費用約新臺幣2,000元,但會依各醫院掛號費不等而有差異。

  • 市府分類: 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2-04-13
  • 發布日期: 2022-04-13
  • 發布單位: 臺中市和平區梨山衛生所
  • 點閱次數: 1228